活动截图 刘超卓
部分观看学生 刘超卓
4月25日,为纪念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50周年,理学院学生物理协会、物理各班级团支部联合举办以回顾东方红一号发射历史为主题的讲座,同时将其作为第二届物理文化节的开幕式活动。疫情期间,活动以远程在线形式举行。理学院本科生教学秘书王辰、应用物理系王殿生、刘学锋、刘超卓等教师和全校各专业学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等5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载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消息一经传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举国欢腾,世界瞩目。这项成就,标志着我国正式昂首踏入航天领域,成为世界第五个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又拥有了一坚实的话语权。而“第一颗人造卫星”,也与“核弹”、“导弹”一齐,并称 “两弹一星”,成为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标志。
1999年9月18日,国家为表彰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卓越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十六个字。
经过五十年的砥砺前行、风雨兼程,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正蒸蒸日上。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迅速发展;一箭多星、空间对接等技术成果丰满;空间站、火星探测计划等未来大计指日可待。航天技术已为我国气象、导航、勘测等民生、科研、军事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众多科学研究取得突破而依赖的重要技术,也成为沟通联系多学科的重要桥梁。
回顾历史,可以说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航天人五十年的努力奋进,更得益于当初那批为我国从无到有、开拓领域、甘愿吃苦、艰辛摸索的伟大科学家们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与精神财富。
副教授刘超卓对“东方红一号”卫星工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读,围绕卫星从论证到研制再到发射的整个过程,生动地讲述了其中的故事,形象地介绍了担任研制任务的科学伟人,深刻地阐述了蕴含在其中的伟大精神,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这段历史中的艰辛、感动、热血与辉煌,启发并呼吁学生们向科学前辈看齐,培养自己满怀抱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
在讲座当中,刘超卓更着重强调了为我国第一颗卫星发射而努力奉献的伟人们的品质与精神。除了像钱学森这样放弃待遇、学成归国的“海归”科学家外,还有像赵九章、钱骥、姚桐斌等科学家受到各种不平待遇仍执迷国家卫星事业,一心向国,为祖国科技事业拼尽全力、奉献终生,彰显了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大爱。除了孙家栋这样担任卫星研制总设计的“卫星之父”外,还有像黄纬禄这样主攻自动控制领域的自动控制专家等等,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主攻什么领域,当能被建设祖国的伟大工程所需要时,他们必定当仁不让、鞠躬尽瘁。在研制卫星过程中,除了像王希季这样见证历史、至今健在的科学家外,还有像郭永怀这样为赶赴北京汇报工作而不幸坠机逝世的烈士。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命运如何,但活一日,就为祖国发展拼搏一日。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乃至“两弹一星”事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虽然身世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领域不同,但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发光发热,而这些光和热汇聚到一起,便形成了激励后人的“两弹一星精神”。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讲,如果自己能够自发地培养自己的“两弹一星”精神,那么无论从事什么领域,必然能够做出杰出的贡献。
随后,全体成员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坚守航天梦》,伟业铸就精神,成功源自坚守,通过影像学习,教师和学生们又一次受到心灵的洗礼。
刘超卓在活动结束语中说:“对于培养学生,如果用两弹一星精神去教育学生,那他的成绩一定不会差,他的创新的精神也一定不会差。”
此次活动带给了学生们一次视听上的盛宴、思维上的升华。讲座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思想汇报和总结,纷纷留言。
应用物理专业1802班周欣鹏作为活动组织者感叹道:“组织这次讲座,让更多同学激发对物理的兴趣,是我作为物理专业且热爱物理的一名学子的宝贵体验。同时,我也对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的“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航天强国的建设离不开这些牢记使命勇于攀登的航天人们!”
光电专业1802班郭亚洲说道:“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才换来了今天的航天大国,那段艰苦的岁月,那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怎能不使我们为之震撼。加油,新时代的青年!明天的航天强国,必由我们来创造!”
此次活动是第二届物理文化节系列活动第一场讲座,既普及了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相关知识,又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是不可多得的一次体验,受到了许多老师的高度赞扬。后面,学生物理协会联合物理专业各团支部,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在线、居家、远程活动,彰显物理魅力,传播科学精神,繁荣校园文化,敬请大家期待!
【理学院 刘超卓 耿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