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成功举办,我校获得下一届承办权
发布人:王辰  发布时间:2022-09-19   浏览次数:18



  
全国第二十三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于2022916日至1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胜利召开。会议由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中国核物理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2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位代表在现场参加了会议,不少代表因为疫情原因不能与会在线上参加了会议报告和研讨。会议研讨内容包括原子、原子核物理和相关学科的前沿进展、新技术应用,近代物理课程的思政改革与建设成果。
  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云教授致欢迎词,介绍了学校的良好发展形势。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理事长董晨钟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学家张焕乔院士做了重要讲话,指出大学教师是培养国家栋梁人才、基础科学人才的重要力量,是科学精神的传承者。张院士强调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从科研大国走向科研强国,从科教兴国到科技强国,关键领域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在社会上形成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风气,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改革非常重要。
  
我校理学院刘超卓受研究会委托,系统介绍了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的发展历史和40多年的办会情况,转达了研究会的创会理事长、九十高龄的殷传宗先生的殷切希望:源于教学、高于教学、回归教学
  中科院兰州分院原院长肖国青研究员受邀介绍了我国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的进展,从2008年提出概念,到2018年在广东惠州开工建设,相关部件研发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为实现脉冲流强最高的重离子束流、精度最高的核质量环形谱仪提供了保证,这一装置的建成将为研究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核结构新现象和新物理,核科学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的平台。
  
教育部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委员、北京大学刘玉鑫教授做了《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和教材建设的思考和实践》的报告。教材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强调了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呼吁重塑本科教育,强调物理学的见物讲理、依理造物的特点,批判重科研轻教学的错位,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系统介绍了北京大学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实施导师制,建设全球课堂,学生科研训练与实践,小班研讨型课,课程回顾与学生专题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凝练课程的魂,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素养、精神。报告站位高,发人深省。
  
复旦大学陈建新教授从自己作为学生的角度,讲述了研究会原顾问、我国著名教育家核物理学家杨福家院士潜心教学,培养年轻人的事迹,提倡培养学生智能,主张做人第一,修业第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谆谆教诲滋润学生心田,缅怀了一代博雅教育大师。
  
中国科技大学陈向军教授介绍了中国科大原子物理教学团队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发展情况建设发展情况。建校之初,服务国家两弹一星战略,赵忠尧、张文裕、梅镇岳等一流大师授课。改革开放后,凝练形成一批特色物理教材。新时代,建设课程团队、打造一流课程,在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清华大学王玉兰教授介绍了基于核孔膜的免疫检测固相载体材料表面构建及高灵敏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该技术可以实现高灵敏度且快速的抗原检测,这是新时代核科学技术用于抗疫为人类造福的显著案例。
  10
余位来自于不同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专家也介绍了他们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我校理学院琚敏老师介绍了中子星内部的强子-夸克相变研究成果,受到了张焕乔院士的热心指导和鼓励。这些报告代表们报告内容丰富,大大开阔了与会代表的视野,相关创新改革做法可借鉴性强,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本届年会原应在2020年召开,因为新冠疫情连续推迟至今。会议期间,严格执行防疫相关规定,平稳胜利闭幕。会议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核物理分会、《物理与工程》期刊等学术组织的支持。
  
研究会召开了全体理事扩大会议,酝酿、讨论、推举产生了第八届(2022-2026年)理事会理事,我校刘超卓担任常务理事,并兼任秘书长,秘书处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拟定下一届年会于2024年夏天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刘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