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届物理文化节隆重开幕
发布人:刘威  发布时间:2019-05-09   浏览次数:763

开幕式现场  刘威摄影

副校长刘华东致辞  刘威摄影

王青教授作报告  王皓摄影

任中洲教授作报告  王皓摄影

交流现场  徐靓摄影


专家合影  马洁摄影



物理学生创新作品展  刘威摄影


59以“格物明理﹒追求卓越”为主题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首届物理文化节开幕式于逸夫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届物理文化节由教务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理学院承办,受到山东物理协会、华东地区高校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度关注。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进一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繁荣校园文化,浓厚物理文化氛围;打造物理学第二课堂品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华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滨海学院等兄弟院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理学院院长魏宝君主持开幕式。

刘华东对到场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对开幕式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刘华东回顾历史,指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的学校职能离不开两个基本原理。一是人才培养永远是高校最基本、最根本、最核心的职能;二是其他职能如果不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不建立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任何职能的发挥都是有局限性,都是不可持续的。刘华东强调,高等院校回归本分、回归常识、回归梦想,回归初心就是回归人才培养,这是一所高校生命力和质量的最根本体现。刘华东表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会助推学生的成长、成功,物理文化节将会给广大师生带来更多遐想,探索和思考,也将会给学校教师的学术发展,学生的学业进步带来定力,张力,展现物理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校产生良好的影响力。

清华大学王青教授作《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专题报告,介绍了国际超一流大学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结合教育部的精神,阐述“以本为本”的教育回归对我国对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意义。结合其本人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六年的翻转课堂实践经验,向师生介绍了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改变了大学物理课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改投入不足等现状的体会与思考。

同济大学任中洲教授作《超重新元素研究进展》专题报告,回顾了人类发现新元素、超铀元素、超重核素的重要历程,讲述了科学发现背后的故事及其影响。任中洲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中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寻找新核素方面的前沿进展,期待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中国元素和中国贡献,激励了广大师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最后任老师介绍了超重原子核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以及自己的相关工作,鼓励同学们投身物理学的研究。

据悉,本届物理文化节经过半年的筹备,凝聚着理学院物理学科师生的共同智慧和心血,整个活动将持续一个多月,期间将举办一系列极具物理特色的活动,包括名家讲座、物理讲坛、学生论坛、物理竞赛、科学文化成果展、实验室开放参观、校际交流、物理人物访谈等八个版块的内容,广大学生可以聆听学术大家的讲座,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可以与优秀学长交流,启迪自己的科研道路;可以走进实验室,动手感受物理知识的奇妙;可以参加各项物理竞赛,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

                                          

 

附:王青,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物理系高能物理核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锦屏地下实验室的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理论负责人,《物理与工程》杂志主编,亚太物理联合会会刊(AAPPS Bulletin)编辑,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动力学》负责人。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专长于手征有效理论。

任中洲,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日本文部省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物理和声学中的量子问题等研究工作,迄今在物理学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其中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四篇;第一个预言丰质子磷和硫同位素有质子晕,并被国内外实验所证实。目前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中心主任,Phys. Rev. Lett.Phys. Rev. C等顶级期刊审稿人,中国科学G、中国物理C、理论物理通讯编委会成员,物理学进展副主编;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

(理学院  刘威  刘超卓)

201959日,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华东讲话稿)

尊敬的王青教授、尊敬的任中洲教授,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

当我们还沉浸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激情和荡漾之中,当我们还在享受着初夏的舒适和美景之时,中国石油大学首届物理文化节今天隆重开幕!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首届物理文化节的胜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王青教授、任中洲教授百忙之中来到学校,给我们以关心,以指导,还要给我们做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青教授今天凌晨一点到达青岛,非常辛苦,真的是百忙之中挤出的时间,这不是客套话。刚才听魏宝君院长介绍,这两位大师是非常忙碌的,能在这个忙碌的季节和忙碌的时刻抽出时间专程到学校来作报告,这对我们是精神大餐、文化大餐。我想,这也是两位先生对物理学科,对我们学生,对人才培养的一种执着和关心。

十九世纪世界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纪伯伦说过一句话, “可能我们出发的太远,太久,以至于我们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回想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刚成立的时候,这是公认的世界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那所大学到现在930多年,培养人才是这个学校的唯一一个职能,没有任何异议。到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成立,把科学研究引用到学校,使德国科学文化突飞猛进,成为当时的、世界的中心。到1848年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成立,学校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学校的第三个职能引入大学。在美国历史上兴起了为社会服务的一种热潮,世界中心、世界文化中心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我们回想起来这三个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包括后来我们不断延伸高效的职能,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但是我们发现有两个基本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一是人才培养永远是高校最基本、最根本、最核心的职能;二是其他的职能如果不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不建立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基础上,任何职能的发挥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教育部反复强调,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反复强调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高等院校回归 常识、本分、初心和梦想,就是回归人才培养,这是一所高校生命力和质量的最根本的体现。

物理是什么?我们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么物理作为一个学科的基础,作为人才成长的基础,它牢牢占据着人的思想、人的行为。文化是什么?从管理学角度总结出很多理论,有人说三流单位靠经验管理,二流单位靠制度管理,一流单位靠文化管理,我们永远追求这种文化和精神。虽然文化和精神有时候感觉是虚无缥缈的,但是走进任何一所大学,你会深深感觉到这个学校给你带来的文化,这种文化可能说不出来,但你能够感受到。就像我们到清华,到同济和到石油大学,给你的感受不完全一样,虽然有共性的方面,但是也有独特的魅力。所以物理和文化结合起来,我们推出物理文化节,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不知道答案,就像前不久就在这个报告厅,在学校的人文素养班结业典礼上我说过一句话,我说:“在座的同学,82名同学今天结业,你们最后能走到哪一步,能走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会助推你的成长和成功,因为我们人文素养班就是从理工科背景专业中选择的对人文素养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的。”我想今天我们物理和文化结合形成我们的物理文化节,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遐想、很多的探索和很多的思考。

2013年理学院举行了数学文化节,应该说也是首先举行了石油大学数学文化节,到现在举办了五届,在学校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今天我们推出物理文化节,而且我知道理学院为物理文化节做了非常细腻的安排,做了很多非常有内容、有质量的项目,包括名家讲座、包括物理竞赛、包括物理讲坛、包括学生论坛等等。我想我们在这么一个美好的季节,在这么一个特别时刻,我们希望物理文化节能给我们带来很多遐想和思考。在这个当下社会还有很多浮躁、急功近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物理文化节能给我们石油大学,至少在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园内对我们全体教师的学术发展,对我们全体学生的学业进步带来一种难得的定力、张力,展现我们物理文化的独特的魅力,在学校产生良好的影响力。

最后,祝首届物理文化节圆满成功,让我们难以忘怀这一个节日。以上是我代表学校对物理文化节的美好祝愿。

谢谢大家!

(刘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