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队成员与个体养殖户合影 李国梁摄影
调研队成员走访养殖池观察情况 李国梁摄影
7月2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海尺墨沧澜调研队结束黄岛区的调研之旅后,紧接着启程赶往下一调研地——即墨黄龙庄,继续新一轮的水产养殖调研。抵达黄龙庄后,队员首先前往村委会询问有关养殖池的相关情况。经采访询问,队员了解到黄龙庄的养殖池均只喂养海参,并以海参育苗为主,村中有近30家海参养殖户。
海参育苗 存在“隐患”
与村委会对接结束,队员开始走访工作,沿着马路一直向南走途径许多用作培育海参幼苗的大棚。路上队员碰到了刚喂苗回家的郑先生,向郑先生介绍队员的身份与来意之后,队员跟随郑先生来到了家中。随后郑先生带领队员前往家中的育苗大棚中进行参观:棚中一片漆黑,顶部外面罩着一层厚厚的布,依靠手电筒发出的光芒才可以看清道路,向池中观望,可看到池中的零散的海参。在郑先生的详细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育苗池必须保持极其黑暗才能够确保海参顺利生长,每半年海参就可以出售,育苗池中的水通过海边的蓄水池进行储存,并且每天都会给养殖池进行换水。
队员在育苗池中进行观察,并未发现任何污水处理装置,育苗池中的水直接排入海洋中。郑先生谈到,近几年海洋边上的浒苔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夏天,海水有时都抽不上来,这给日常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散养海参“自动”管理
探过育苗棚沿路向前,经过路西的房屋招引致狗吠声,任先生闻声出门,问过队员来意后一起进入房间聊了一会。通过谈话队员们了解到,任先生有四座育苗棚、四座养殖池,初建时耗资一百多万,雇有工人专门打理育苗大棚。育苗棚的情况和郑先生家情况一致,规模均是一千多立方米。长年以来,由于海参不需要投饲,并且养殖池与海水直接对接,在海水涨潮时能够实现自然“换水”,养殖池不怎么花心思打理。但在最近几年由于浒苔数量激增,导致养殖池在涨潮时难以避免被污染,部分情况严重的养殖池已经闲置。
浒苔来袭 养殖“寒冬”
谈罢,任先生带领队员去参观养殖池,由于自己家的养殖池位置较远且天气炎热,任先生引我们见了稍上了年纪的刘先生。刘先生非常爽朗大方,直接带队员们到了养殖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养殖池与大海相连。离队员们最近的是已经已经被闲置的2-3米养殖池,池底有一摞摞的石头,是之前为海参生存造窝准备的。刘先生说“咱也不怕说实话,都是浒苔太多,根本养不了。”在航拍照片出来后,养殖池上一片片绿油油的浒苔在湛蓝海水的映衬下确实十分明显。
一天的调研结束,黄龙庄因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是不可否认的,污染带给养殖户的直接损失就是养殖池的废弃和水产品的歉收。自然馈赠我们极其珍贵丰富的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系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国家的政策驱动。
理学院 朱家宁 王艺 王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