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守护学生,用心坚守事业——新华网报道我院葛长波老师先进事迹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3-04-11   浏览次数:34

【新华网】用爱守护学生,用心坚守事业

 

一、个人简历

   葛长波,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2月出生。2002年起从事专职辅导员,2012年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160人辅导员,理学院团委书记。

二、获奖情况

  2012年,第四届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

  2012年,参与编写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与发展指导案例》获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1年,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三等奖;

  2010年,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0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

三、工作情况

  2002年7月,做为毕业生的葛长波比别的毕业生少了一份“离殇”。因为他没有选择做“校友”,而是选择了留校做辅导员,继续当一名“学长”。“因为热爱辅导员的工作”,简单的一句话,一干就是10年。

  志做学生职业发展的引路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所有高校面临的课题。葛长波认为,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理应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所作为。长期的学生工作经历让他感觉到,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缺失,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主动性缺乏也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理念,掌握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法。葛长波自2006年起就积极主动探索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指导模式。迄今为止,葛长波已陆续参加了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论坛、高校生涯教练等10次培训,并相继取得了全球职业规划师、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讲师,大醍醐网职业规划问询专家。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最早一批从事该项研究的人员,葛长波积极倡导加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并将这一想法努力地付诸于实践,自2008年起将职业规划的理念、方法引入学生工作中。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规划的概念;邀请知名学者指导大学生进行职场形象包装;开展简历大赛、行业调研大赛,促使学生了解职场需求;为学生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帮助学生走进东软、浪潮、海信等知名企业零距离接触职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习时不茫然、就业时不盲从”的职业规划理念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学生就业时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选择职业。

  近几年,葛长波发表职业规划类论文4篇,参与编写书籍3部,参与课题5项,面向全校举办职业规划讲座30余场次,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5次,受益学生达4000余人次。

  甘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孺子牛

  
对葛长波来说,当初的选择是源于内心的热爱,热爱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十年来,他用自己的汗水和温暖,用日复一日的言行,化为青年学子前进的动力,化作学生的指路明灯。每当学生们向他报喜的时候,那一声“老师”里面包含的无尽的感谢,足以让他忘却工作的疲惫,感到心醉。

  在日常工作中,他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解决困难。如针对共性问题,主要通过年级大会、班会、学生干部例会、走访宿舍等方式进行解决;对于个性问题,则通过面对面单独谈话、单独布置工作任务、利用电子邮件、QQ聊天、飞信等方式进行。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更贴心、更准确的了解学生,使学生得到了更具体、更有效的指导。

  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他也会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特点,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对低年级学生,重在帮助他们完成角色和心理转变,将教育重心放在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素养教育和适应性教育上,通过开展教授沙龙、科普讲座、优秀学子座谈会等活动,使学生深化专业认同感,提高专业兴趣;对高年级学生,重在引导他们明确方向,鼓励高端发展,将教育重心放在成才报国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上,鼓励学生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提升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在葛长波的工作汇报中,有这样一组数字:与学生谈心谈话2200余次,与学生家长沟通700余次,深入宿舍600余次,深入课堂300余次,与任课教师沟通400余次。这些使他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成长历程、学习状态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是他最引以为豪的。

  作为辅导员,葛长波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学生们的不懈努力和他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学生中有30多人次有海外留学经历,30%的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涌现出“山东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个人”蔡高明,“微软创新杯”机器人逻辑算法全球总决赛第三名林伏明,自主创业的林东华,山东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的王孟华等优秀学生。

  10年的辅导员工作为葛长波留下了许许多多感动至深的片段。一名学生毕业时在葛长波的留言册上写到:“就要离别了,忘不了你的谆谆教诲,忘忘不了你住在我们540宿舍一夜长谈…… 就是这样,成就了你与我们深厚的感情,也成就了你的“美名”,更成就了我们大学四年,成就了我们的未来!”

  另一名学生毕业时在葛长波的留言册上写到:从大一到大四您帮助了我很多,记得第一份家教是您帮我找的;第一份勤工助学岗位是您帮我争取的;学习紧张时又是您开导我的;找工作时又是您鼓励我的……

  简短的话语却是葛长波辅导员事业中最幸福的感动。

  乐做坚守事业的智多星

  
对大多数人来说,十年时间足以使其产生职业倦怠,但在同葛长波接触的过程中,听到更多的是他工作中又琢磨出来的一些“新点子”,从他饶有兴致与你分享的情绪中不难感受到,这位学生眼中的“智多星”辅导员新点子总是层出不穷。

  他在课外活动中引入“项目管理体系”,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到学生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以素质拓展培训为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托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推行学生干部轮值、部委推选部长等制度,创新学生干部管理模式,变扁平式管理为垂直管理。

  葛长波认为,辅导员工作首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他逐渐创新并丰富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生工作思路和方法,将学生工作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项职能、四个沟通、五个深入”: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为抓手,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项职能,加强与学院、教师、家长、学生的沟通,深入课堂、宿舍、食堂、网络和活动。

  其次,辅导员工作需要创新教育平台、工作途径。近年来,他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善于运用网络工具开展思想教育,不断拓展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途径,利用QQ、飞信等方式建立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多渠道,依托学校“五大支持系统”,建立了“学院-家长-学生”、“面-线-点”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多措并举搭建起了辅导员与学生、家长、教师交流的“立交桥”,有效联动起家庭教育的“内循环”和课堂教育的“小循环”,使其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大循环”,使青年学生真正成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

  结语:“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对得起党和国家,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葛长波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辅导员,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然而,能够坚守辅导员这份事业,并在平凡的小事中乐于创新、追求进步,用日复一日的一言一行为高校育人默默付出,这不正是一位优秀辅导员的真实写照吗?

  《新华网》(2013年4月9日)